开发新的关系而非功能
有一天一个同事问我,总是听到你提到facebook,它到底好在哪里?我顿时语塞,想了想也没有想出一个能说服他的理由。日志?图片?活动?群组?娱乐?这些其它都有,说它开创了一个新型的社交网络平台,并且依据这个平台正在无限地向外扩展。这样的理由对于他来说有点说不清楚之嫌。后来我告诉他两个字:关系。你的网络关系在哪里,或者说你从哪里开始建立了你网络关系,决定了你会经常光顾哪里。
任何一个线上社交网络的建立都是基于一个线下的已经固有的关系网,线下关系网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又影响着线上社交网络的发展程度。有时线下也许没有你看得见的关系网,仅仅是一个圈子的某类人的聚集,并不能算着是一个社会固有的关系形成,但这类人群的集聚往往背后带有一个牢不可破的隐性关系。比如文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旅行爱好者……他们在现实中的关系很浅甚至是没有,但这类群体背后往往是英雄惜英雄,大有相见恨晚的各种情素在里面。
基于同事关系而建立的开心网,基于同学关系而建立的人人网,基于文青这个圈子而建立的豆瓣网,基于亲人而建立的通家网以及各种各样的媒体化属性、社会化属性而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圈子各种各样的网站。而这些社交类网站则很少给你提供什么新颖化的功能使用,吸引你的都是某个网站背后所折射出来关系,即人。基于关系的网站建立远比开发一种新功能要来得简单的多,因为关系往往是已经在社会上形成并发展了其固有的元素,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功能性的东西已经很少再有创新,最近几年也就是SNS,Twitter,LBS以及云、团购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功能性的创新,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是这其中之一的天才,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超凡能力来创造功能,尽管可以一试。但我们身边的关系却远远没有用到无可用的地步。
写到这不得不说下所谓的陌生人社交,其它国家在社交方面的习惯我无处得知,仅可从facebook上窥探一二,不敢做过多的评说,就我的观察大略都是差不多的习惯,即热衷于陌生人的社交网络。腾讯就是陌生人社交的最大赢家,我想早期你的QQ里面认识的人占了很少一部分吧,常常听到别人带着自豪的神情这样说:我的QQ里全是认识的人。能把认识的人做为一个独特特点而特地提出来,这本身就说明大部分人的大部分QQ好友是现实中不认识的。这里面有一个很微妙的关系,陌生人又不能太陌生了,不能是完全没一点联系的两个人,如果是完全的陌生人也很难产生关系。拿同学关系来说,这其中的陌生人关系的核心支撑点是同学的同学或者是同在一所学校,同事关系是同一个行业背景或者相似相同的公司背景,即基于一个固有的现实不牢固关系而向外延展的另一个具有相同背景或相同文化的关系社交圈。
于是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情景,现实生活中越亲近的关系映射到网络上往往难以拓展开,或者说没有往深度和广度拓展的生存土壤。比如说亲族关系,在网络上反应平淡,从家谱网和通家网的注册量及活跃人数可以看出来,理论上说中国人是注重亲族关系的,而亲戚的亲戚然后再亲戚,这已经是比较远的亲族可以视其为陌生人了,但这层关系却很难拓展下去,期待有互联网公司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说这些是想说我们生活的周围关系远远还未到无资源可用,无关系可开发的阶段,任何一个圈子,任何一个爱好,任何一个习惯乃至任何一个背景都聚集着一类人,这类人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关系,就看你如何来利用这些关系进而开发出为他们服务的网络应用。婚姻,恋爱,情侣,购物等各种垂直类社交网络涌现了很多,但却鲜有能独挡一面做到行业领跑者的地位。和同行聊到这些话题的时候,都是用这样的语气来说事:这些网站有什么,日志、相册、游戏都是这些东西,怎么会有人来用?通常我都用豆瓣来举例,难道豆瓣的功能不是日志、相册、书评、影评吗,但它合理的组合,符合这类人气质的界面一样能把本来没有多牢固关系的一类人给粘合在一起,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附加值。
关系的建立又会连带产生出另一个难题,如何让这些关系通过各种渠道保持鲜活态,走亲戚看朋友这是生活中关系新鲜态的维系,但网络上呢,我们又该用何种方式来维系这些已建立的关系不被废弃掉呢?解决这个问题要难于新关系的开发。
如何组合已有的功能,符合你的用户气质,从而拓展出关系维系的各种途径让你的用户关系保持新鲜度比花大价钱组建各种各样的团队开发新功能要实惠的多,也更容易产生效益。如果硬要排列的话,我想它们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开发新关系-维护关系途径-开发新功能。